很多人不知道 2023 最新益生菌功效

很多人不知道 2023 最新益生菌功效

益生菌=乳酸菌 ?

益生菌就是乳酸菌嗎? 事實上,大家所熟悉的乳酸菌只是益生菌的其中一種,但因為媒體及廠商的誤用,把乳酸菌認為是所有益生菌的代名詞,而誤把乳酸菌當成益生菌。也因此,消費者似乎習慣把乳酸菌認定就是益生菌了。所謂「乳酸菌」指的是能夠代謝醣類並產生50%以上乳酸的細菌。如前面我們所介紹,牛乳/羊乳經發酵後可產生的乳酸,並生成乳酸。此類發酵牛乳及羊乳並含有乳酸菌的食物已經有很久遠的食用歷史了。而益生菌指的是具有促進健康及改善腸道菌種平衡的活性微生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生(WHO)對益生菌的定義為:「經嚴格篩選出的活菌株,當攝取足夠量時,能夠賦予人體健康」(live microorganisms which when administered in adequate amounts confer a health benefit on the host)

六大國際認可益生菌種類

 (1) 乳酸菌屬(Lactobacillus)

 (2)比菲德氏菌屬(Bifidobacterium)

(3)乳酸乳球菌屬(Lactococus);

(4) 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常有廠商,利用恍神手法誤導消費者球菌不好,但是球菌也是國際認可的益生菌之一。利用球菌的用意在於球菌所產生的物質,有益好菌生長。一個良好的益生菌產品需有球菌存在,關鍵在,配方中有球菌即可,過多或缺少都不是一個良好的益生菌配方。

 (5) 酵母菌屬(Saccharomyces)

(6) 芽孢桿菌屬(Bacillus)

挑益生菌的3 大重點

一個好的益生菌必需具備安全、功效、穩定的三大特點

選擇益生菌的標準
選擇益生菌3 大重點

 

目前,全球許多國家都已針對益生菌的品質規範作出食品法規上的相關規定,例如,在美國,益生菌必需要有「公認安全; GRAS」等級; 在歐洲,必需有「安全菌株認可; QPS」規範; 在台灣,則必需為食品藥物管理屬認可為可供食品食用的益生菌種類才可食用。所以,針對這樣的規範,我們把目前比較常見的四大類益生菌整理如下。

備註: GRAS: 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對食品等所下的安全認可規範。QPS: Qualified Presumption of Safety,為歐洲食品安全局對食品等所下的核可認可規範。

>>開放專欄讀者 每日限量保證菌數包裝的益生菌聯盟體驗


乳酸桿菌類(Lactobacillus; 簡寫L.)

  1. 嗜酸乳桿菌 (俗稱A菌(L. acidophilus ):維持腸道健康及增強免疫力
  2. 保加利亞乳酸桿菌(L. bulgaricus):
  3. 瑞士乳酸菌 (L.helveticus)
  4. 副酪蛋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適用於過敏性鼻炎、花粉症、異位性皮膚炎
  5. 乾酪乳桿菌 (L.casei)(俗稱C菌):調節腸道菌相﹑抑制過敏原及調節腸道功能
  6. 約氏乳酸桿菌(L. johnsonii)
  7. 植物乳桿菌(L. plantarum)
  8. 雷特氏乳酸桿菌(L. reuteri): 腸胃炎、過免性鼻炎、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
  9. 鼠李糖乳桿菌(L.rhamnosus)( 俗稱LGG) :尿道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腸胃炎
  10. 戊糖乳桿菌(L. pentosus)
  11. 發酵乳桿菌(L. fermentum)
  12. 乳酸乳球菌(L. lactis)
  13. 唾液乳桿菌(L. salivarius)

比菲德氏菌/雙岐乳酸桿菌類( (Bifidobacterium; 簡寫B.) (1960年代前比菲德氏菌又稱為雙叉乳酸桿菌(L.bifidus)

  1. 青春雙岐桿菌 (B. adolescentis)
  2. 動物雙岐桿菌(B. animalis)
  3. 雙岐桿菌(B. bifidum) (俗稱B菌)
  4. 短雙岐桿菌(B. breve)
  5. 嬰兒雙岐桿菌(B. infantis)
  6. 長雙岐桿菌/龍根菌(B.longum) (俗稱B菌)
  7. 雷特氏菌(B. lactis) (俗稱B菌):改善便祕或腹瀉,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

其他及乳酸菌類(Others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有業者利用恍神手法誤導消費者球菌不好,但是球菌已是國際認可的益生菌之一。利用球菌的用意在於球菌所產生的物質,有益好菌生長。一個良好的益生菌產品需有球菌存在,促進益生菌生長,關鍵在,配方中有球菌即可,過多或缺少都不是一個良好的益生菌配方。

  1. 乳酸乳球菌(L. lactis)
  2. 嗜熱鏈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 產生有益物質,促進益生菌生長
  3. 乳酸鏈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
  4. 產孢乳酸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s) (俗稱S菌)
  5. 先人掌桿菌( Bacillus cereus)

                                                                                           


益生菌的功用

益生菌對人體有許多功用及好處。其中,最主要並廣為常談的優點便是益生菌有助身體好菌與壞菌的平衡,幫助消化及抑制壞菌/細菌/病原菌在人體內生長。不同的益生菌彼此菌種之間又會有功能上的差異, 例如植物乳桿菌、雷特氏乳酸桿菌及青春雙岐桿菌可以產生維生素B群(維生素B1、B2、B3、B6、生物素、葉酸及維生素B12)提高免疫反應並提升人體對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吸收。另有些益生菌可以產生酵素、脂肪分解酶、輔酵素Q及輔酵素A。有些則具有抗菌、抗致癌物及免疫抑制作用的功能。簡單來說,人體內的益生菌主要透過四大作用機轉來保護人體,分別是產生對抗病菌的物質、跟病原菌競爭環境及營養、免疫調節及抑制細菌毒素產生的方式來保護人體健康。而這四大作用對人體產生的效益又可以延伸出許多強大的後作用力來,分別是:

  1. 對抗病菌物質: 預防及治療感染、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保護腸道,避免病原菌生長、減少腹瀉等
  2. 與病原菌競爭環境及營養:許多益生菌會在體內產生一些短鏈脂肪酸(SCFA)、乙酸及丁酸這類餵養好菌的營養物,除了有助好菌的生長外,還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另外,益生菌也會跟一些營養素作結合,使病菌無法再利用這些營養物質作繁殖。一旦病菌的生長與繁殖被阻斷,病菌感染機率就會減弱。
  3. 調節免疫:益生菌透過對腸道菌相的調節,而達到調節免疫的功用,對環境中的入侵物產生免疫耐受﹑產生保護力、產生免疫反應以對抗入侵的病原體或細菌等、抑制過敏反應及過度免疫反應。
  4. 刺激一些抑菌成份的產生,例如乳酸鏈球菌素(Nisin)、細菌素來抑制細菌毒素產生、幫助毒素的排除及抑制毒素被人體吸收。
  5. 協助體內合成維生素、平衡結腸的酸鹼值、膽鹽的代謝、酵素活性及中和毒性物質。

益生菌與疾病

目前益生菌被認可的功用包含有:幫助預防皮膚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與降低嚴重程度、改善腹瀉、腸潰瘍、泌尿道及陰道感染、降低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輔助減重、幫助血糖控制﹑改善胰島素抗性、改善非酒精性肝炎、降低乳糖不耐症的症狀及調節免疫力等。不過,因為每個人身上帶有的微生物菌相皆不同,加上體內接受益生菌作用的基因也不同,因此益生菌對於每個個體的成效速度不同。有些人很快就感受到改善,有些則比較慢。但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改善速度如何,益生菌確實可以改變腸道菌相,增加腸道的好菌,協助調整體質及提升免疫力。

寶寶腸道中的菌相一出生就受媽媽母體本身及環境中的微生物影響。第一個定殖於寶寶身上的腸道菌就是媽媽母體身上所帶有的微生物,再者才是一離開媽媽身體後所接觸的微生物。此二個來源的微生物菌相將會影響寶寶一輩子。而透過食癒補充益生菌是人體快速且有效獲得好菌的方式,尤其是幼兒及老年族群。下面,我們就以科學的研究結果來看一下益生菌對疾病的幫助。

異位性皮膚炎及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過敏性皮膚炎或異位性濕疹(Atopic eczema)是常見慢性、家族性且會復發的非感染性皮膚發炎疾病。通常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出現對食物過敏、氣喘及過敏性鼻炎機率也比較高一些。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傷口中最常見的病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不但會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還可能會誘發對食物過敏的現象,同時體內抗體IgE(通常過敏發生時,血液中IgE會上升)上升的機率。另外,許多研究中也發現,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及患者,他們皮膚及腸道中的微生物多樣性偏低,而使得異位性皮膚炎更加惡化。

益生菌具有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的症狀功能,並避免疾病惡化。研究結果指出對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家族史(父母任一方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媽媽在懷孕時期補充益生菌,並在寶寶出生後給予益生菌至6個月至2年的時間,可以大大的降低幼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另外,對於已經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幼兒或成人,給予補充益生菌可以緩解其症狀並有助腸道菌相的多樣性,減少發炎﹑病況惡化及壞菌的繁殖。另外,準媽媽於懷孕期間或哺乳期間補充益生菌可以降低嬰兒出生後濕疹的發生率。目前,世界過敏組織(WAO)認同並建議有過敏家族史(父母任一方)的懷孕媽媽、寶寶及幼兒補充益生菌來降低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等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同時幫助減緩症狀嚴重程度。而剛出生的嬰兒應在確定寶寶沒有其他生理狀況之後,再補充益生菌,千萬不要一出生就給予初生嬰兒補充益生菌。一般,最佳的方式是等到4-5個月之後寶寶開始接受副食品時再來補充。對於懷孕及哺乳媽媽而言,則可以找個適當菌株、劑量及安全的益生菌來做補充。

腹瀉

益生菌證實具有預防腹瀉的效用,同時可以幫助控制因使用抗生素後所造成的腹瀉。一般而言,抗生素是用來對抗體內細菌並抑制細菌的繁殖的藥物。但因為抗生素不會分辨好菌壞菌。當服用抗生素後,體內及腸道中的正常好菌大部分會被破壞掉,導致原先互補消化系統的好菌無法正常運作,進而引起消化不良。而消化不良所產生的發酵作用會導致滲透壓型腹瀉。或是造成正常菌在體內協助代謝食物後產生的好菌營養物的減少,如減少短鏈脂肪酸的生產,因而使水分在腸道的吸收降低,而出現分泌型腹瀉。另外,益生菌也有抑制「旅行者腹瀉」的效用及發生在幼兒的腹瀉症狀。對付旅行者腹瀉及幼兒腹瀉的益生菌以乳酸桿菌類、比菲德氏菌類,如鼠李糖桿菌、酪蛋白乳酸桿菌、雙岐桿菌及嗜熱鏈球菌為主。

益生菌可以透過在腸道中跟病原菌競爭地位及製造一些殺菌素,如乳酸鏈球菌素(Nisin; 有天然防腐劑之稱)或提高抗體IgA來預防腹瀉的發生。在幼兒及兒童時期,孩子在幼稚園或學校開始接觸來自新環境及陌生人的病菌,而出現感染發燒的現象。往往臨床上,醫師可能會因為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而開立抗生素來治療疾病狀況。建議在完成抗生素療程後,如果食慾及飲食狀況都不錯的話,可以利用優格、泡菜等發酵食品來幫助腸道菌相的提升。但若飲食狀況及考量鈉攝取量(經發酵的食品雖含有益生菌,但通常含鈉量也高)問題,可以透過補充益生菌的方式,來重整並回復腸道的菌相平衡與環境。

備註: 抗生素引起腹瀉的原因是因在腸腔有高濃度的抗生素會破壞腸內正常菌種及破壞菌種的代謝功能,使得病態菌種過度增生,當停止使用抗生素後,正常菌種就能迅速恢復功能

幽門桿菌感染

幽門桿菌被認為跟胃潰瘍、腸潰瘍及腸胃癌症有關。經研究發現,攝取乳酸菌後代謝產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幽門桿菌的生長及繁殖,因此,部分益生菌的菌種被認為可以用來幫助減緩或預防幽門桿菌的發生。這類的益生菌,多以乳酸桿菌類為主,例如唾液乳桿菌、鼠李糖乳酸桿菌及乳酸球乳菌等。

>>LINE 我們,來食聊,有專門營養客服人員,幫您解答喔!   

>> 你還在吃沒有專科研發的保健品嗎? 了解專科研發,合理保養身體

>>營養保健知識作者介紹

本文摘錄自{食癒生活}一書,著作所有,翻印究

想看更多內容嗎? 點擊以下圖片就可購買此書囉!

影響腸道好菌的因素益生菌怎麼挑有聯盟的益生菌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